杨过端起杯,轻轻抿了一口,道:“段公子所指的是哪一段?”
段誉沉吟片刻道:“本因大师提到‘诸法无我’,我虽明白字面意思,但总觉得难以真正领悟其中的深意。”
杨过放下酒杯,目光微凝,缓缓道:“‘诸法无我’乃是佛法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所谓‘无我’,并非指没有自我,而是指世间万物皆无永恒不变的本质。一切现象皆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因此,执着于‘我’的存在,便是痛苦的根源。”
段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道:“杨兄果然深谙佛理!杨兄真是真人不露相。”
杨过听言,随口撒谎道:“哪里,在下自幼随师父在古墓中长大,师父虽不以佛法为专,但也常教导我一些道理。再加上这些年来行走江湖,所见所闻,皆让我对世间万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杨兄此言有理,在下亦自幼读遍佛经,却总觉得难以真正领悟其中的奥义。看来确需多增见闻,方能有所悟,闭门造车非正途也。今日听杨兄一席话,倒让在下茅塞顿开。”
杨过微微一笑:“段公子过奖了!佛法浩瀚如海,在下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反观段公子,览遍佛经,实为身具大毅力者。”
“杨兄此言让在下羞愧不已。”
段誉言语虽略带谦虚,但脸上的笑意却表明其对杨过的恭维很是受用。
杨过见此,趁热打铁道:“段公子,既然咱们对佛法皆感兴趣,不如再多探讨一番?”
段誉大喜,连忙点头:“求之不得!”
两人便在烛光下,开始了一场关于佛理的深入探讨。
杨过引经据典,从《金刚经》到《心经》,从“缘起性空”到“般若智慧”,侃侃而谈。
段誉则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杨过一一解答,言辞间既不失佛法的深奥,又通俗易懂。
“杨兄,我曾听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这句话出自《金刚经》,意思是说世间一切现象皆是虚幻不实的,如同梦境、幻影、泡沫一般,看似真实,实则无常。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正是因为执着于这些虚幻的现象,若能看破这一点,便能超脱生死,达到解脱。”
段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难怪世人总觉得世间万物皆是虚幻,却又无法真正放下。”
杨过看了段誉一眼,淡淡道:“放下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修行和领悟,世间能放下者,又有几人?。”
段誉苦笑一声,道:“杨兄说得是,在下虽身为大理世子,却总觉得这身份如同枷锁,束缚了自由。可真要让我自愿摆脱这身枷锁,却是办不到。若能像杨兄这般逍遥自在,该有多好?”
“段公子,其实逍遥自在并非外在的环境,而是内心的境界。若能看破世间万物,即便身处繁华,也能心如止水。”
段誉沉吟许久,随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杨兄此言,倒是令我茅塞顿开!真是多谢杨兄指点!”
杨过微微一笑,道:“段公子客气了,咱们既是朋友,何须言谢?”
“对!对!咱们是朋友,不需言谢。”
段誉闻言,心中一阵欣喜,对于能成为杨过的朋友,他还是与有荣焉的。
随后又郑重道:“杨兄,今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日若有闲暇,还请杨兄多来大理,咱们再把酒言欢,论佛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