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制是为了让土地持续拥有产粮能力,在耕种之余,要尽量让它有时间休养生息。
春秋战国时虽然已经知道了绿肥的作用,孟乡的百姓也都以秸秆还田,但牲畜肥还未推广开来,即使有,也是粗放的随意播撒,而且不会沤肥。
甚至在最落後的地方,人们还在过刀耕火种的生活。
加上孟乡的田地底子本来就薄,并不是良田,所以才会出现地力薄弱的情况,乡民们一年只能在熟地里种一次粟米,外加几把菽豆,再多就会出现难以为继的土地危机。
而想要在山林里开垦出新地,光靠这青铜时代的大量铜石工具,是b较困难的,这时候铁器虽然已经出现,但多用於铸造兵器,尚未普及。
所以为了让土地休息後出产更多粟米,小麦才种植得不多,何况小麦蒸煮出来的口感并不好,庶民吃不起,贵族不待见,两边都不讨好。
想到这里,江寒眼前豁然开朗。
土地肥力不足的问题,他想到了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总结西北地区的抗旱经验所推广的一种名叫代田法的耕种方式。
具T方法是在地里开G0u作垄,G0u垄相间,将作物种在G0u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G0u里,培育作物。
第二年,G0u垄互换位置。
这种耕作方法有利於保持地力,抗御风、旱,因此,《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这种方法正好可以用来冬种小麦,夏种粟米。
想到了办法,江寒自信的笑了笑:“孟大哥安心,土地肥力的事我有办法,明天召集乡里百姓在公田前集合就行。”
“先生放心,孟氏有经验的农户,明日一早,一定准时到。”
孟平虽然脸上有些怀疑,但是并没有多说,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
孟乡的土地也是实行的井田制,田地大概分为九份,八份属於国人和氏族的私地,一份是属於乡寺的公田。
井田制是指经过JiNg心整理的良田,按正南北和正东西的方向,有纵横交错的大小道路和灌溉G0u渠,整治成方正的大小相连的方块田,犹如一个“井”字。
封地的领主占有的公田占这个耕作单位全部耕地的九分之一,位居中央。由农奴获得的份地则占九分之八,围绕在公地四周,称为私田。
孟乡公田的收成原本是送到现在齐国君主所在的氏族田氏的,但是被墨家用马蹄铁换了下来,成了墨家名下的土地。
公田的耕耘要靠乡里百姓免费的劳动力,百姓们耕种自家俬田都尽心尽力,耕公田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导致很多能产粮食的良田杂草丛生,公田不治。
这种现象不光是齐国一个国家有,其他国家也是一样,这就是井田制的弊端。
孟乡的二百亩公田归了墨家所有後,墨家只是象徵X的收一些粟米,剩下的粮食都用来接济贫困的乡里,百姓们耕种的还算用心。
一大早,江寒带着徐弱、高敬奴等人站在田头上,看着这一片贫瘠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