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接连铲了三天雪后,终于到了周末休息的时候。

    元松跟汤子苓却早早起了床,穿上厚实的防风裤、羽绒服和雪地靴,翻出好些时候没用的交通卡,吃完饭就直奔地铁站。

    两人此行,是要前往被网友戏称为“工厂圈”的城市外围。

    元松以前不常乘地铁,可能感受不大。但对于往常靠地铁通勤的汤子苓而言,感受太深刻了——“以前就算没赶上上一趟,等个几分钟下一趟就来了,有时候甚至一个新闻没看完就得上车了。”在站台等了小半个小时还不见列车进站的汤子苓唏嘘道,“现在要是坐地铁通勤,估计要是算不好时间,非得迟到不可。”

    “现在能居家办公的工作都尽量居家办公了,听说一些大型工厂还有宿舍住,每周回家一趟……这样想来,是因为乘坐地铁的人不多,车次才减少的吧?”

    汤子苓左右看了看,站台除了他俩,确实没几个人。“有可能。”

    过了好一会儿,列车才姗姗来迟。相比于车站的冷清,车厢里却是人头攒动,汤子苓又体验了一番从前被挤成人肉馅儿饼的狼狈经历。

    大家都挤在一起,两个男人贴在一起似乎也不会显得突兀。不过显然,两人低估了自己的身高,等他们发现有人在悄悄打量他们时,都不知道已经被“围观”多久了。

    汤子苓发现后,下意识想跟元松拉开距离。可显然周围的环境不容许他有大动作,又不期然跟元松毫不掩饰失落的眼神对上,他到底还是没动弹,甚至偷偷主动牵了元松的手。

    列车到了一站又一站,有人下车,但随即又有更多的人上车。两人从车门被挤到中间,一直到到8站后的中转站,才稍稍好一些。

    但依然没有可以坐的位子,好在两人年轻力壮的,也不至于站不住。

    汤子苓虽有段时间没有挤地铁了,但“基本功”还在,站了十多站依然精神奕奕。倒是元松,看着明显不太适应,近10站以后开始觉得头晕,靠在汤子苓肩上假寐。

    “到站了。”汤子苓轻拍了下他的背,见他神色疲惫,额头上直冒冷汗,就知道是晕车反应。“出去就好了,应该是车里人太多,缺氧。”

    果然,出站后在雪地里走了一会儿,刚刚还蔫蔫的元松很快就满血复活了。

    “孙老板以前的厂房就在这一片儿,要不是这层关系,他一个生产宠物粮的厂商,估计很难争取到厂房。”

    自从听说城市外围建了工厂,两人就有了亲眼过来瞧瞧的想法。说来也巧,原先宠物店多年的合作伙伴之一——做宠物粮的孙老板,竟主动联系上了元松。

    说起来,这位孙老板也是能折腾。“回村潮”还没兴起的时候,他就拖家带口回了有好些年没回的农村老家,在那边一呆就是个把月。可周边小城市居民向大城市迁移的“搬迁潮”兴起时,他又带着一家老小回了城市……用元松的话说,这就是个典型的看着风向标行事的人。

    不过精明不是坏事,而且作为合作伙伴相处了这么些年,元松对孙老板的人品还是认可的,接到孙老板到新厂房参观的邀请,他毫不犹豫就应下了。

    通过孙老板发的定位,顺着手机地图的导航,两人走了半个多小时,总算是找到了地方。

    “赶紧进,咱这儿位置有点儿偏,不太好找。”孙老板个子不高,体型偏胖,但逢人面带三分笑,给人的感觉很亲切随和。

    一番招呼后,见两人脸不红、气不喘的,孙老板又是一番感叹:“还是年轻好啊,这样的天气,我都不敢独自出门,就怕出点儿啥意外给撂那儿了。”

    “人总得有个适应过程,以前零下五十多度的地方也有常住人口啊,人家也没比咱多长个三头六臂,世代住的久了,也就适应了。”

    “但愿能有那么一天,如今出个门跟刀口舔血似的,过的叫啥日子!”

    唠了会儿家常,孙老板说:“咱这店里啥都没有,马上到吃午夜饭的点儿了,叔请你俩吃牛肉面。”说罢呵呵笑了一声,自嘲道,“可别嫌叔小气啊,如今外面营业的饭馆儿不多,那家牛肉面味道好、分量足,叔是拿你们当自己人才带你们去那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