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阳光正好。
京城的一处其貌不扬的铺面悄无声息地挂上了‘苏记饭馆’的招牌,选在了黄道吉日,简简单单地就开业了。
饭馆不同于小吃铺,赚的钱只要是午饭和晚饭,这是刚需,不需要放鞭炮额外拉客人了,只需要把本就是想要吃饭的客人带进店里就行。
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有些人来说很难,由于有些人来说就很简单。
“这位大人,来店里赏个光?酸甜苦辣咸都有,准保合您口味。”
“这位夫人,正宗的川菜,还有美容养颜的花茶,可要来试试?”
“.…..”
显然,朱大娘和黄大娘属于后者,招揽生意对她们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一招一个准儿。被她们‘逮’着的人,除了极个别看起来很着急的人,几乎都进店了。
这个策略其实也是有科学依据的。社会心理学中就有讲过这种责任分散效应。
在这种招揽生意的时候,若是像某个地方的小姐姐挥着手绢一直说“来呀来呀~”这样是行不通的,客人只会觉得自己跟别人是一样的待遇,根本不会觉得是在叫他,而是在叫别人。
但是如果换成这种一对一的形式,就会给客人一种莫名的责任感,让人感觉到被特殊对待的尊重感,进店率就是会显著提高。
很明显两位大娘早就熟知这个道理,所以才会采取这个策略。
开业第一天,两位大娘的性格优势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客人一落座,就倒上一杯热腾腾香喷喷的花茶。有时客人等菜有些不耐烦的时候,两位大娘就能跟客人唠嗑,一下子察觉到客人的情绪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疏通。等客人要走的时候,两位大娘已经知道该如何称呼这位客人了。
这些客人若是第二次进店,相信两位大娘就能叫出名字,这样就会给客人一种‘他是老熟客’的感觉,以后再来吃饭的概率又增加了。
苏芳愿站在一旁看着两位大娘穿梭在客人之间,有说有笑的,上菜时也手脚麻利,本分的事也做得极好。这样轻松快乐的店内氛围,谁不喜欢呢?
跟她预计的一样,能招到这两位大娘真的就是捡到宝了。
而且她之前的顾虑也能很好地解决,之前怕让社恐人感到不适,不过如今看来,大娘见到这种不需要热情服务的客人,能够很好的把握分寸感,既不会让客人不适,也不会让客人觉得被冷落了。
总的来说,看着第一日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到了晚上,吸取了上一次饭馆的教训,苏芳愿决定每日都要参与分钱算账的环节。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薪资待遇还是跟之前的差不多,三七分,假期就按照节日节气来。这次也是争论了许久,两位大娘才颤巍巍地接受的,都觉得这给得太多了。
从这个饭馆的收入来看,虽然人流不如之前的作坊区,但是阔绰的客人不少。许多付钱的时候根本不听价钱,直接放些碎银子就走了。
这样算下来,虽然收入不稳定,但是比旧饭馆翻了一倍不止。
大娘们挣得多了,心情更好更热情,招待得更周到,客人高兴给得更多,大娘的收入又变多……
这样的良性循环,苏芳愿表示可以再多来点。